2015年4月,伊夫·B前往耶路撒冷,看望在那里一所由道明会修士开办的的圣经和考古学校教书的儿子。 他深深沉浸在这座老城及其街区、以及新城马哈内耶胡达犹太市场的特殊气氛之中。
此时正值犹太教苏瓦特节和基督教圣灵降临节期间,他在迷宫般的街道上随处漫步。
在闲逛当中,他随手作画,不时走近民众,而民众也前来与他互动。在哭墙广场,他接触到人数众多的来自“百倍之地”的家庭,面对周围充满好奇和惊讶的人群,他将当时的场面和人物画了下来。
晚上,他向道明会神父艾蒂安·诺岱(Etienne Nodet)展示他的作品,他对他说:“在你的画作上,如果你用希伯来语书写,你的字就像是一个七岁的孩子。”
晚上,他向道明会神父艾蒂安·诺岱(Etienne Nodet)展示他的作品,他对他说:“在你的画作上,如果你用希伯来语书写,你的字就像是一个七岁的孩子。”
第二天,伊夫·B请经销商在其作品上自己用希伯来文书写,包括店铺和摊位标签上的内容介绍。
这种合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,但有时也令人啼笑皆非。在大马士革门的一座电话亭前,他请电话亭主人将电话上方标示的电话标标牌写下来。那个人朝他狡黠一笑,边写边向他解释道,那里写的是“真主伟大”。
在这次旅行中,伊夫·B对耶路撒冷无处不在的宗教和领土紧张局势,以及由此造成的缺乏共同生活和社区之间存在的相互分隔感到震惊。
对于一个习惯与犹太人、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共同生活、身份认同感虽强但能共生共存的斯特拉斯堡居民来说,这种反差尤显强烈。
这些画是一把真正的开门钥匙,让他在闲逛中与那些同他相遇、向他自发敞开心扉的不同人等相互交谈:从自豪地高举以色列大旗的犹太复国主义士兵,到向他讲述被拘禁的巴勒斯坦平民,从给他邮件地址以便他给她发送她女儿画像的“百倍之地”的母亲,到大马士革门前出售藤叶的穷苦的穆斯林妇女……
他的绘画成为将各种宗教融合在一起、存在于不同主角之间生命纽带的见证。
在伊夫·B作品的触动下,艾蒂安·诺岱(Etienne Nodet)神父邀请他在修道院图书馆内展出他的绘画,让这些带有强烈犹太和穆斯林的气息的画作走进这座基督教场所。
从那以后,伊夫·B的心中萌发出举办巡回展览的念头,并开始付诸行动,他希望将这些带有区别化、归属感和相异性的信息带进这些历史悠久的精神圣地